近期,市场盛传英特尔(INTC.US)可能与台积电(TSM.US)在美国合资建设芯片厂,引发英特尔股价飙涨。然而,花旗分析师对此表示谨慎,认为该合作“行不通”,并提出了三大理由。
首先,合作将导致英特尔员工需要服从台积电的指示,这将改变英特尔的既有工作模式,带来额外的管理成本。其次,英特尔和台积电的芯片制造工艺和生态系统存在巨大差异,英特尔员工需要学习新的制造方式,并购置台积电所需的定制化设备,这将是一笔巨大的额外支出。最后,英特尔员工可能需要适应台积电的工作安排,例如住在工厂附近,随时待命处理突发情况。
这些挑战与英特尔当前的困境息息相关。英特尔的代工业务持续亏损,Q4净亏损约1.3亿美元,与上年同期26.7亿美元的净利润形成鲜明对比。而台积电则凭借其在先进制程领域的领先地位,在AI芯片代工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其2025年营收预计增长25%,AI相关营收预计翻倍,资本支出也高达380亿至420亿美元。如果与英特尔合资建厂,台积电将需要投入更多资金。
英特尔股价近期上涨也与其他因素有关,例如美国副总统万斯呼吁推动美国芯片产能扩张,以及英特尔新款Arrow Lake架构芯片的优异性能。但花旗分析师维持对英特尔股票的“中性”评级,并建议其退出代工业务,专注于核心微处理器业务,目标价为21美元。
总而言之,英特尔与台积电的潜在合作面临诸多挑战,花旗的分析揭示了合作的复杂性和潜在风险。虽然美国政府推动芯片制造回流美国的意愿强烈,但英特尔与台积电的合作能否成功,仍有待观察。 这也凸显出英特尔在芯片代工领域面临的巨大压力,以及其与台积电在技术、管理和文化方面的差异。 未来,英特尔需要认真权衡利弊,决定其在芯片代工领域的战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