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腾讯控股和宁德时代被列入美国国防部涉军名单,引发股价震荡。然而,两家公司股价迅速反弹,腾讯更创下三年多来新高。这一现象并非个例,小米、商汤科技、科大讯飞等公司也展现出类似的韧性,股价在经历短暂下挫后迅速回升,甚至部分公司在被列入“实体清单”后首日即上涨。这表明中国科技类上市公司正逐渐对负面消息“脱敏”。
这种“脱敏”现象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包括逆周期调控政策、产业政策以及资本市场改革,为科技企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其次,中国庞大的市场空间为企业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动力。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国内大循环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最后,科技企业的自身韧性也至关重要。许多公司在面临外部压力时依然保持了稳健的财务状况,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例如,中芯国际等半导体企业营收持续保持高增速,这体现了中国科技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的实力。
此外,长线资金的入场也对市场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机构投资者逆向增持优质科技资产,平缓了市场波动,增强了市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近期A股、港股以及中概股行情也显示出“核心资产”正向科技板块转移。
国际资本市场也对中国科技股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高盛、德银等国际知名机构纷纷看涨中国股市,并看好中国科技股的重新估值机遇,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富达基金等机构也认为A股估值具有吸引力,预计未来海外资金将回流中国市场,增加对中国核心资产的配置。挪威主权基金的投资行动更是印证了这一点,其持有的中国股票市值大幅增加,其中包括腾讯、阿里巴巴、小米等科技巨头。
综上所述,中国科技股的“脱敏”现象以及价值重估的趋势,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出中国科技产业的韧性、活力以及强大的发展潜力。这不仅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机遇。未来,随着中国科技企业持续创新,以及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中国科技股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