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身材告急!国家出手,你的肥肉还能藏多久?

2025-03-22 9:31:02 数字货币开户 author

全民“体重管理”时代来临

快节奏的生活、频繁的加班熬夜、不规律的饮食,让越来越多的人面临体重超标的困扰。今年,“体重管理年”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在全国两会期间,“体重管理”更是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这不仅仅是个人健康问题,更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国家如此重视体重管理?医院开设的体重管理门诊又是如何帮助患者减重的?除了医疗手段,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来有效管理体重呢?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

为何国家如此重视体重管理?

肥胖问题的严峻现状

个人的体重问题,为何会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大事”?这背后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危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张鹏指出,肥胖已成为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的一大难题。根据2020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中国成年人超重率高达34.3%,肥胖症患病率也达到了16.4%。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中国成年人正面临超重或肥胖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青少年儿童的肥胖问题也日益突出,6至17岁青少年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症患病率分别达到了11.1%和7.9%,且有逼近西方国家比例的趋势。如果不加以控制,未来我国人群中的肥胖问题将更加严重。

肥胖对健康的危害

肥胖不仅仅是身材走样,更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全方位的损害。它会导致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引发骨关节疾病等压力性问题,甚至还会引起双向情感障碍和抑郁症等精神心理问题。与非肥胖人群相比,肥胖人群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且肥胖还与部分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体重管理的重要性

令人欣慰的是,通过短期内有效减去5%到15%的体重,许多因肥胖引起的疾病都有可能得到逆转。因此,国家大力提倡全民重视体重管理问题,对于中国未来的慢病防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体重管理门诊:为谁而设,如何减重?

并非人人适用:体重管理门诊的准入标准

面对日益增长的减重需求,各地医院纷纷开设了体重管理门诊或减重多学科联合门诊,旨在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减肥方案。然而,这些门诊并非面向所有想减重的人群开放。记者以普通市民身份咨询多家三级综合医院的减重门诊后了解到,只有达到医学范畴的肥胖标准,才能被诊断为肥胖病并获得相应的医学治疗。医生通常会根据身体质量指数(BMI)来评估患者的肥胖程度。BMI在24至28之间为超重,28至32.5为轻度肥胖症,32.5至37.5为中度肥胖症,37.5至50为重度肥胖症,超过50则属于极重度肥胖症。只有被诊断为肥胖症,患者才能在正规医疗机构的减重门诊接受医学治疗。

各地医院的减重实践

那么,体重管理门诊究竟是如何帮助患者减重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各地医院的实践经验。

浙江:社区医院的便捷减重服务

在浙江杭州天水武林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可以通过人体成分分析仪快速获得身体质量指数、内脏脂肪等级等数据,医生会根据这些数据为患者量身定制减肥方案。一位成功减重30斤的董女士表示,定制的减肥方案不仅包含详细的一日三餐食谱建议,还有清晰的运动指南。此外,医生还会联合营养科、中医科等多学科医护人员组建一对一的减重规划群,每日对患者的饮食、锻炼情况进行监督与指导。

广东:体重管理门诊的分层治疗模式

广东的不少医院也设立了专门的体重门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体重管理门诊整合了减重代谢外科、内分泌科、营养科、中医科、儿科等多个科室,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秦女士在该门诊接受手术治疗和专业规范的体重管理后,成功减轻了体重。

上海:个性化诊疗方案

上海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也成立了医学体重管理中心,联合多学科专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诊疗方案。针对BMI指数为24至28的超重人群,该中心主要通过定制膳食方案和运动康复指导进行干预。而对于BMI指数大于28至32.5的人群,则需要寻求医学帮助,进行血糖、血脂、尿酸等相关筛查,并针对具体病变情况进行药物治疗。

湖南:儿童减重门诊,助力“小胖墩”健康成长

儿童青少年中的超重肥胖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体重管理中心减重门诊,营养师会为前来复诊的患儿设定新一期的健康食谱。这份个性化定制的食谱包含12种以上食物,一天4餐,每餐都精确到克。一位严格按照食谱执行一个月的家长表示,孩子的肚子明显变小,体重也下降了7至8斤。

日常生活中有效的体重管理方法

健康生活方式三要素:管住嘴、迈开腿、睡好觉

除了到医院就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有效方式来管理体重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张鹏给出了三个关键建议:管住嘴、迈开腿、睡好觉。

在饮食方面,要坚持七分饱的原则,小口细嚼慢咽,避免狼吞虎咽。在食物选择上,要尽量选择相对清淡、低脂的食物,减少高糖、高盐、高油脂食物的摄入。

运动方面,要积极参与户外活动,避免长时间久坐。建议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锻炼,并在日常工作中,适时起身活动。

睡眠方面,要保证每天6到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医学减重手段:药物与手术的选择

近年来,医学减重的手段日益丰富。国家药监局已经批准了几类减重药物上市,对于一些中重度肥胖症,尤其是因肥胖已经导致疾病的患者,还可以选择减重手术。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药物还是手术,都有极其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滥用药物,是否需要使用药物,需要到专业的减重门诊进行科学评估。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